室内照明的灯光也会对人造成影响你知道吗?光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视觉作用:足够的光照强度等级可以让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看清目标事物;
2.身体节律作用:日出日落的自然光照和室内的照明影响着人体的生物钟,如睡眠和觉醒的周期;
3.情绪调节作用:光也可以通过其各种特性影响人的情感和心理,起到情绪调节作用。
1.视觉作用
照明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就是灯具所能达到的照度,其对人的视觉水平影响最大,只有在足够的照度下,人才能看清事物。
目前的照明规范提供了针对不同房间类型的照度建议,这是从不同房间内典型活动的正常照明要求衍生出来的。可确保人们在完成各种室内活动时获得良好的视敏度,以避免视觉疲劳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力下降。
但如果在某空间内照度过强,或灯具遮蔽角度不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产生眩光,反而对人体的视觉能力造成伤害。
眩光指视野内存在严重的亮度不均匀,过高的亮度对比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刺激。眩光会使人的视觉功能降低,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瞬间环境细节感知和能力丧失等现象。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这两类人群视觉系统分别处于成长和衰退阶段,眩光很容易对其视觉系统造成如近视等不可逆伤害。
2.身体节律作用
除了最基本的视觉影响,光更会以非视觉方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类体内的生物钟按照24小时的周期同步生理功能,这称为昼夜节律。日出日落的自然光和室内照明维持我们身体的生物钟,如睡眠和觉醒的周期,这就是光的节律作用。包括与消化和睡眠等相关的多种生理过程,都是通过此周期中的激素变化和相互作用进行调节的。
在照明所影响到的众多人体神经系统要素中,松果腺体是其中重要一环。外界光环境的明暗信息会传递给大脑中的松果腺体,其产生褪黑素进入血液、尿液、脑脊液、细胞内外液中,从而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及睡眠水平。褪黑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身体内,影响生物的节律作用。光线的变化是外界环境中对褪黑素合成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他的分泌周期与黑暗期的长短成正比。
经研究证明,褪黑素的分泌周期与外界光照和时间的周期有很大的关系,夜间褪黑素大量分泌,可达白天的5-10倍。而如果夜间人体接收到过度光照,则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人体的昼夜节律变化紊乱。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还验证了光谱分布和光照波长对褪黑素合成的影响。实验选用红(610nm)、绿(540nm)、蓝(430nm)三种荧光灯在人们就寝之前对房间进行照明,证明:红色光对褪黑素合成抑制作用最弱,反之绿色光抑制作用最强;强光瞬间可抑制褪黑素合成,弱光则需相对长时间才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在照明设计中如果不注意灯具的选择,不仅会导致大脑及各器官不能充分休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会引起包括失眠、心慌、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进而还会产生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3.情绪调节作用
照明设计中的显色指数和色温对人体的心理情绪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室内空间中选择显色指数和色温适当的灯具,可以保证身处其中的人们心绪稳定平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