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是条不归路,服务主体是人。
自从 1999 年 LED 照明产品开始走上登录照明市场以 来,【智能照明】的概念就一直在被刷新,但截至目前为止行业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来规范【智能照明】。既然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不妨放大智能的概念,大胆地看看其他行业是怎么来看待【智能】的。
日本学者井上智洋曾在《人工智能和经济的未来》中总结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 - 工业机械经济构造时代)和将要面临的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 - 纯 粹机械经济构造时代),(见图 1)
图 1 【智能】工业革命变革框架图
从图 1 的工业革命变革图中,【生产活动】主力由机械和劳动力演变为纯机械;牵引【生产活动】需求的主体由【人】替代了技术。也就是说【人】真正成为了被服务的主体。具体地,在传统照明时代,产品的特征通常是由专家和技 术者来主导定义的,消费者仅能在特定的规格中挑选产品,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规格少量大”;而 LED 照明产品从 1999 年走上照明舞台以来,我们发现“规格多量少”的现状突显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误认为这是 LED 产品特点导致的,但从下面的工业革命时间表上看,是我们撞到了这个时间段,LED 只是个载体而已,而且这个时间段的变革核心就是【智能】,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见图 2)
图2【智能】工业革命变革时间表
综上所述,【智能照明】的定义并不是照明领域能拍 脑袋给出的,可能需要许多代的产品叠加后才能勾勒出TA的定义;也或许在【特殊化 AI 时代】在某个领域突破性地给出某个定义可以用来借鉴;又或许直到【通用 AI 时代】 自然而然就能总结出【智能】是什么了吧。
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这个过程中,人类第一次出现文字,有了语言;从农业向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语言成为了打破种族限制,打破行业限制,甚至打破国家的限制, 催化着技术的快速传播。毫无疑问,眼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离不开“语言”这个催化剂。通过突破【语言障碍】建立【服 务】【系统】【产品】互联互通良性供需循环体系,实现用户需求的真实传达和实现。
一、语言障碍 Language Barrier
在第四次工业变革进程中,与之前各个时代更迭时一 样,作为【催化剂】的“语言”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而这里的“语言”并非局限于广泛被认识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母语,而是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协同一致的沟通方式。 具体的,我们将面临的是以下三方面的语言障碍:
A、人与人的语言障碍
妨碍用户需求的真实传达从业人员,专业用户,消费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圈内人士,哪怕说的是同一母语,但并不能真实地互相理解,自然也就谈不上互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高速我们,这与教育背景,社会环境,思想信仰,工业标准化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与获得信息的渠道有直接关联,随着信息爆炸运动不断地深入,专业客观的信息渠道将逐渐被市场筛选出来,伴随着品牌的集中深入,将会最终形成分工合理,过程专业,结果简单的信息渠道脱颖而出,推出有效的公共服务,与企业机构形成合理的“推““拉”模式,共同打破人与人地语言障碍,打通用户需求通道,传达真实需求,快速反馈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B、人与机器的语言障碍
妨碍创新想法的落地实现人与机械(或机器)的语言,在计算机领域并不陌生。目前在照明领域的多数从业者也都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的,但是照明人和照明机器之间并没有统一的“语言”。我们参考下计算机领域的人与机器语言的发展进程就不难发现,人与机器之间语言障碍的突破将带来多大的商机:在计算机出现初期,机器语言只有少量人会使用;之后出现的简单 Dos 命令,让普通人能通过学习与计算机进行沟通,自从有了面向对象语言的出现,加之函数,插件的引入,与计算机的沟通似乎没有那么难;直到 Windows、苹果系统的出现,能与计算机沟通的人群几乎覆盖人类所有年龄段。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需求引领着技术的发展,语言障碍的不断突破,实现了无数的技术创新,就算人与人的语言互不相通,也能互相理解和认知,只是效率没有那么高而已。
在突破人与机器的语言障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名词叫【系统】。在系统出现前,与机器沟通的仅为【专业人士】,而系统出现并得到发展后,能与机器沟通的就能扩展到【用户】了。综上所述,突破人与机械语言障碍的关键在于系统的有无,人与机器的互联互通,直至交互需要有可靠友好的系统方可实现,在这里对本部分的标题中【智能照明】的现实理解应该是【智能照明系统】,以此类推,【健康照明】即为【健康照明系统】,【学校照明】即为【学校照明系统】,【智能城市照明】即为【智能城市照明系统】,【智能办公照明】即为【智能办公照明系统】。
C、机器与机器的语言障碍,妨碍物物相联
机器与机器的语言障碍排在人与人的语言障碍,人与机械的语言障碍之后,前两个课题未能合理解决,很难解决机械与机械的互联互通。这里的机械,可以理解为【产品】。截止目前,照明【产品】与照明【产品】的互联并未完成,不仅是在通信层面上,在机械和电气连接层面上也未能实现,以下成为【广义互联互通】。下图为实现照明【产品】与【产品】互联互通的细节拆分图(图 3)。
图 3 照明【产品】互联节点拆分帆布图
关于图 3 的详解请参考《< 普通照明用 LED 吸顶灯简 易安装接口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安装单元总技术要求 > 研究 报告》(国标计划编号 20172339-t-607)。
二、突破【语言障碍】分析用户需求实例
用户针对智能照明系统(由上文论证智能照明即为智能照明系统)和物联网的需求,已有很多文献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制造商,专业消费者和消费者面前。为了呼应上文,我们曾提及【产品】互联节点帆布图中,与建筑最接近的节点即为【安装维修】节点,而在消费者选购家居照明产品时,询问并影响选购产品的动机中【如何安装】占据首位。我们这里选取家居安装维修市场的抽样分析数据 ( 见图 4) 可以看到,照明产品的安装维修需求属于【高频】需求。
图 4 全屋高频安装维护需求占比
在这类需求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照明产品的安装维修需求不仅不受区域的影响,这意味着照明产品无论是面对替换还是改造还是新装,只要能实现【广义互联互通】, 在各个区域,各种渠道,各种背景下可无上限实现电器产品的安装和替换,与其他智能产品的互联互通【位置】为极佳的。例如可实现标准互换的 LED 吸顶灯接口国家标准以立项研制中,此类产品大幅扩展并简化了与智能家居产 品融合对策。(具体请参考《吸顶灯接口 Voc 调研书公开 (2018)》)
当析出客户真实基本需求后,我们发现,以下突出的全屋家居照明新需求与【智能照明系统】和【物物相连】不谋而合:
1,房屋基础设施清洗需求;
2,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需求;
3,维修安装成本助推用户自主安装维修需求
(目前安装维修从业者年龄组成中 30-40 岁的占 65%,但 20元一个灯具的安装费远远无法支撑此专业群体。
三、小结speed(适配) speed(适用) speed(适应)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这个什么都图快的时代,用户需求和解决问题方案之间就如同“齿轮咬合”,齿轮互相不匹配,速度低的时候,还能凑合着用着,一旦上了速度, 整个系统就会散架,更不要谈什么服务和产品创新了。如何实现快速【适配】?传统技术和工艺灌输给我们可以不断地进行试错的产品研制模式,最终找到相对适用的方案使得产品【匹配】材料,场景【匹配】产品,最终【人】【匹配】 了环境,适应了产品,【适应】了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是基于【适配】的【适应】逻辑,人实质上并不是【需求】的核心,有人给这种需求冠以 Imagine Demand( 臆断需求) 或 speculative Demand(投机需求)的帽子。
回到我们开篇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试图研究个体需求的同时,却不能给出解决达成需求的方法,长时间的望梅止渴,我们也就只知道梅能止渴了...... 是到了以人为本的时候了,先快速【适应】用户,再快速找到【适用】系统消化需求,最后完成多样化的快速【适配】方案,这就是我们在本篇中段提出的基于破除语言障碍的【服务】【系统】【产品】互动思路既然基于【适应】人的需求展开互动,就需要展开广泛的【适应】性评价:不仅仅是揪着单一产品性能的死缠烂打,而是对系统的优质服务的综合评价。例如本篇【需求实例】里拎出的“高频”安装维修需求所提及的深度挖掘需求,尽管这里的“高频”只是相对其他家居维修安装项目而言,但“不受地区影响”,“维修安装成本趋高”,“基础设施清洁” 等底层需求看着不起眼,但却直指“简易安装”解决方案的【适配】迫切需求:“灯具换起来能像灯泡那么容易就好了”。例子虽小,但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后面就是大量的【适应】 性评价。
智能照明系统与物联网的用户需求分析是个大课题,简单去理解也就是智能照明系统如何才能与物联网协同配合,快速适应用户需求,现场快速解决问题。在【智能】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不仅需要主动推动行业各方力量克 服【语言障碍】,推动【照明系统】服务;还需要主动通过标准,信息渠道等方式推动,拉动业外加入【智能照明系统】 和【照明系统物物相联】的生态系统和优的解决方案里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