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行业动态

    新闻导航

    电力照明在北平的引入

    来源:www.zgzmlh.com 发布时间:2024-06-29 返回

      北京的电力照明首先从宫廷开始使用。1888年,慈禧太后接受李鸿章的建议,在整修西苑三海过程中,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电力照明的引入便是其中之一。与任何一样新兴的现代化设备一样,电灯在宫廷的试用也经受了各种怀疑与惶恐。

    微信图片_20240628140015.jpg
    故宫角楼夜景 立新摄影

      当年十一月十五日,时任国子监祭酒盛昱上奏道:“近日北洋大臣有呈进电灯之事,道路传闻观者甚众。伏思电气机关微妙。在精熟其业者固视为平易之物,而进入禁廷,经手员役断难随入,太监人等未经娴习,运掉不灵,或有差失,不可不虑。事果属实,可否即饬停止。”(中国历史档案馆奏折)保守观望的态度并没有阻挡电灯的顺利进入,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呈递奏事官英年瑾奏报进一步安装电灯锅炉房之事:“南海安设电灯锅炉房宜安在仪鸾殿西围墙外,壬字延年方为吉。谨择于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丁卯宜用金匮,丙午时兴修吉。”而对于电灯进入宫廷一事,也引起了帝师翁同龢的关注。在其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日记中记载:“电灯照耀于禁林”。(《翁同龢日记》)1890年,“颐和园电灯公所”也建成,全套发电设备由德国进口,开创了北京最早的小型发电厂。1909年十月二十五日《顺天时报》载:“闻内务府大臣现饬官电灯局,将颐和园所有之电灯、电线及机器等件皆裁撤。除因内廷宁寿宫已有电灯,皇太后之长春宫尚无电灯,故将颐和园之电灯设在入长春宫。”

      晚清社会中特殊的租界区和使馆区是引入西方生活方式的首发站。19世纪末期,东交民巷使馆区开始使用电力照明。庚子事变之后,英国洋行在东交民巷台基厂三条建造瑞记发电厂,向使馆区供电。1904年,由几位华商发起,经农工商部奏准,成立“筹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后改称“京师华商电灯有限公司”),这是北京首家服务于一般市民的发电企业,两年后建成发电。此后,北京内外城一些主要街道和部分商户开始安装电灯,供电服务范围扩展,逐渐从宫廷、使馆、军政机关、商户转向民用。

      北平市政府建立之后,电力事业开始有较大发展,1930年开始实行电灯包月,每月按盏数计费,每盏一元。同时,公司还推出优惠政策,实行电价递减制,每月消费超五十元者,给予折扣。当时,煤油价格上升,在经济因素驱动下,商户、居民相继改用电灯。(《北京供电志》)

      当然,电力照明在城市公用事业的普及,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触发了更多的危险因素。《晨报》1924年有记者曾这样评论:“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电线每遇折断,即发生杀人惨剧,数日以来,据本报访员所报告者已有两起。按京中街衢,电线如织,行人如水,今数日之间,竟见两行人触电毙命事。视吾人足一出户,几随时坠地,竟谓有绝大危险,此种惨剧,无论电灯公司如何巧辩,恐亦不能辞其咎。此该公司人所宜深省,而全体市民所大宜注意者也。”1924年,“东四牌楼北十条胡同西口外,昨(二十五日)上午十时余,电灯线忽折落。适有卖葡萄的小贩刘某,行至该处,电线落在头上,将刘某打出极远,竟将头颅撞在马路旁石桩之上,顿时脑浆流出,倒地身死。”1931年《北平晨报》载:“市政府因本市迭次发生火警,市民财产损失甚巨,起火原因,虽有种种,而因电线走火,致酿成火灾者,亦时有所耳闻。此项走火电线,实由商铺住户人等,不明厉害,对于腐朽之电线,不加撤换所致。”1932年,“暴雨如斯,蒙其损失者,不止一二数也。最烈者,即一青年学子王朝如之触电惨死也。……距信诚公寓不远之归途中,误触电线,盖电线系因大树折枝切断而落地者。该生一触电线,即被电火打伤,且正倒与电线之上,遂立时致命。”1933年,“有打水伙计王焕文……于昨晨五时许,王到井台上汲水,不料电灯线折断,正搭在王脊背上,登时触电倒地。旋同伙计察觉,急用黄泥解救,但已烧得焦头烂额,状极可惨,因伤毙命。”1935年1月3日“夜十二时许,崇文门内大楼震亚绸缎庄,发生惊人大火灾,焚去瓦房三十八间,损失绸缎布疋无算,总计损失余额洋十二万元,焚烧达三个小时,……大众就寝时,并未察觉电门之火花由已经陈旧之电线喷出,即将电线引燃,断断延及窗户楼板,以至于整个房间,始而浓烟四冒,继则火光冲天。”电力设施给城市带来了光明,也增加了城市管理的复杂状况。而对于如何管理电力设施和规范使用电器,当时的官方也在不断探讨途径。如针对商家悬挂彩灯作为广告,但因火灾频发,在1930年《市政公报》九月十七日规定:商户“除跨街者仍准加缀电灯外,其余门前支搭均一律禁止加缀电灯以免危险。”

      从最初的观望和小心的试探,民国年间的北平城市中电力慢慢得到了普及。据统计,1930年9月之前,北平的电力公司营业收入十分可观,“每月可收入电费十六七万元”(《大公报》)。